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动态 > 正文

关于启动2019下半年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试点工作及公布2019年上半年教学试点认定结果的通知

【来源:关于启动2019下半年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试点工作及公布2019年上半年教学试点认定结果的通知 | 发布日期:2019-10-09 】

各教学部门:

为持续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落实“边建边用,持续完善”的工作机制,教务处对2019上半年各教学部门遴选推荐的52门试点课程的平台运行数据、试点班级学生问卷数据、课程自查情况进行了评估,决定给予100名任课教师一定工作量奖励,详见附件1。本学期教务处将继续遴选一批课程开展SPOC+MOOC的在线开放课程应用试点,具体要求如下

一、试点范围及形式

试点课程由各教学部门从2019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立项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课程中进行遴选、推荐,以校内试点为主体为保证后续更高一级在线开放课程申报需要,原则上课程组依托国内知名课程运营平台参见附件4面向其他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共享应用

1.SPOC

教学部门确定试点课程、授课教师、试点班级,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与学的活动。

2.MOOC

各教学部门优选1-2门覆盖范围广、建设基础好、具有至少一轮完整试点运行经验课程,在国内知名课程运营平台完成上线,探索以MOOC的方式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共享应用。

二、试点工作要求

(一)在线开放课程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

根据预设教学目标、课程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课程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技能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8-15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技能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效果;围绕课程重难点知识或难以言表的技能、方法,可设置演示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资源供学习者反复学习、领悟。每门课程资源应包含授课视频、课程公告、测验和作业、主题讨论、考试和其他辅助资源等。学时学分设置:课程学时为线上学习与线下见面课学时的合计,按2:1划分16学时计1学分,最小计分单位0.5;线上学习1学时对应25分钟视频,包含3-5个知识点(微课),1次线下见面课为2学时。

2.教学设计与方法。

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习路径、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在线学习或混合式学习的需求。

3.教学组织实施

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微信、QQ群社群活动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教学组织应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有效拓展学习的时空。课前:通过课前预习、课前测验等,使学生带着体验与感悟进入课堂学习;课中:通过学生交流展演、师生互动讨论等,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课后:通过课后作业、在线互动、评价考核等,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巩固、迁移与拓展

4.教学评价考核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引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细化评价标准,将学生学习成绩(平时作业、章节测试、期末考试等)、自主学习(任务点完成率)、协作学习(参与讨论次数、同伴互评次数、提问发言次数等)、参与水平(线上学习时间、作业提交是否及时、线下活动是否积极等)等要素纳入考核评价,明确考核激励,使学生带着目标与任务进行学习;依托课程平台数据统计和督学功能,定期督促、讲评学生学习进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诊断、改进;定期以问卷、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教学评价,结合平台运行数据,适时调整教学节奏与教学策略。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其中过程性考核占比不低于50%

(二)SPOC和MOOC

学校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作为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服务学习型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SPOC侧重于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MOOC侧重于优质资源普惠共享。两者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考核评价等方面有差异,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应用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要统筹规划。

(三)SPOC的运行要求

1.开课准备

课程平台建课,设置开课起止时间、考核权重——平台创建教师、学生账号——创建开课班级,导入学生,设置主讲教师(助教)——教师、学生手机安装APP。

2.课程运行

首次见面课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学习收获)、学习方法、教学安排和考核要求;按照章节或教学周发布课程公告,学生按照公告要求完成线上、线下学习任务;主讲教师或助教批改线上作业、组织线上讨论、答疑;实施线下见面课,督促学生学习进度;组织线上或线下考试。

3.课程评测点

课程资源与学习信息

授课视频

总数量(个)

总时长(分钟)

非视频资源

数量(个)

课程公告

数量(次)

测验和作业

总次数(次)

习题总数(道)

参与人数(人)

考试

次数(次)

试题总数(题)

参与人数(人)

课程通过人数(人)

互动交流情况

发帖总数(贴)

教师发帖数(贴)

参与互动人数(人)

高校使用情况

使用课程学校总数

使用课程学校名称

选课人数

教学效果

学习进度(%中位数)

学习通过率(%)

(四)MOOC的运行要求

1.开课准备

课程平台建课,设置开课起止时间、考核权重,设置预览章节——发布平台开课预告——发布平台开课公告。针对校际共享课程,在开课前,应由课程团队组织选课学校授课教师实施开课说明会。

2.课程运行

按照章节或教学周发布课程公告,学生按照公告要求完成线上、线下学习任务;主讲教师或助教批改线上作业、组织线上讨论、答疑;定期组织线上见面课、直播互动课,为学生精讲教学内容、梳理知识点、项目演绎、释疑答疑;主讲教师或助教通过QQ群、微信群督促学员学习进度,分享相关文献书目、视频素材,带动学习节奏、活跃学习氛围;发布考试公告

3.课程评测点

课程资源与学习信息

授课视频

总数量(个)

总时长(分钟)

非视频资源

数量(个)

课程公告

数量(次)

测验和作业

总次数(次)

习题总数(道)

参与人数(人)

考试

次数(次)

试题总数(题)

参与人数(人)

课程通过人数(人)

互动交流情况

发帖总数(贴)

教师发帖数(贴)

参与互动人数(人)

高校使用情况

使用课程学校总数

使用课程学校名称

选课人数

教学效果

学习进度(%中位数)

学习通过率(%)

(五)教学准备

1.教学材料准备

课程实施前,课程团队应提前做好必要的教学准备,制订与在线开放课程相一致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确保在课程平台教学资源齐备,确保教学正常持续进行。

2.开课说明

课程建设团队在开课前,应制定教学方案,明确线上、线下各环节的教法、学法及考核标准。在开课前,课程建设团队组织校内外授课教师召开开课说明会,就课程概况、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资源使用、平台应用、考核评价、运行服务等方面进行说明。授课教师结合课程标准、教学标准计划、教学进程及个人教学特长,编制授课计划表和教案,进一步明确各授课班级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案等。

(六)课程平台

所选择上线的课程平台须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32号)文件要求,按照《中国互联网管理条例》等规定,完成有关的备案和审批手续,至少获得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认证。平台运行安全稳定畅通,课程在线教学支持服务高效。同时,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配有专业人员进行审查管理,确保上线课程的内容规范及技术水平。

三、工作要求

1.各教学部门做好所属课程参与试点的组织和指导工作,所有立项课程应积极自行开展校内SPOC试点;已经通过学校省级验收的课程须选择一个MOOC平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运行,鼓励MOOC和SPOC同步运行

2.列入试点课程,建课团队及试点授课教师应配合学校做好试点课程的管理、考核工作,按要求提交课程运行数据及有关材料,主要内容如下:

1)学期初,按要求完成各项开课准备工作;

2)实施过程中,课程团队和教学部门定期跟踪课程运行数据;

3)结课前,组织试点班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

4)学期中、末,试点课程教师须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认真填报“在线开放课程应用试点情况自查表”(附件3),及时总结分析试点经验及存在问题。

3.教务处将通过平台分析课程应用相关数据,并结合各试点课程周报数据、问卷调查结果及期末总结实施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试点工作量(最大0.2)认定和课程校级验收评估的依据;各教学部门依据课程建设情况、试点推广力度及应用情况对立项课程建设工作进行综合考核,部门依据考核情况,从部门重点专业建设专项经费中划拨一定比例,对建课团队予以奖励。

奖励工作量将根据课程试点情况酌情考虑,并集中划拨给课程负责人,由课程负责人根据试点课程授课教师授课情况及贡献度进行分配。

四、各平台服务人员联络方式

SPOC:职教云2.0:常志 13810349725

     超星泛雅:徐端培 13006204647

     智慧树:范海球 13330030193

MOOC:爱课程网:付济锋 15870884383

     MOOC学院:常志 13810349725

     东西部高校课程联盟:范海球 13330030193

     学银在线:徐端培 13006204647

五、工作安排

1.1012下午下班前提交“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试点登记表”电子表及盖章扫描版至教务处教务科(李锋QQ:825771068,0792-8262663、18979253713);

2.1018日前在课程平台完成上线部署



教务处

2019年109



附件1:2019上半年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试点认定结果

附件2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试点登记表

附件3:在线开放课程应用试点情况自查

附件4: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目录